当前位置: 今日上海网> 新闻综合> 正文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技术的历史背景

今日上海网(dongfangdushi.com)今日上海新闻报道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技术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研发的一种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这一技术的发明者是著名科学家袁隆平。以下是该技术的历史背景:

早期的探索和发现

- 雄性不育株的发现:在1964年,袁隆平受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的启发,开始在国内率先开展籼稻雄性不育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他们收集到了6株不育株。

- 野败的发现:1970年,袁隆平团队在海南三亚发现了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并将其命名为“野败”。这株野生稻的存在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打开了希望之门。

技术的研发和突破

- 三系配套技术的提出:196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以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的方法,利用杂种优势培育水稻的设想。

- 三系配套技术的成功: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 杂交水稻的快速推广:自1976年开始,杂交水稻以世界良种推广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在中国大地迅速铺开,中国成为世界首个实现杂交水稻产业化的国家。

- 超级稻的研究计划:1996年启动的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旨在培育出更高产的水稻品种。

科研领域的持续发展

-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2018年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获得杂交水稻克隆种子,实现杂交水稻“一系法”的关键突破。

- 分子设计育种的发展:由中国科学家李家洋、韩斌、钱前、王永红、黄学辉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项技术将极大推动作物传统育种向高效、精准、定向的分子设计育种转变。

综上所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技术是在中国科学家长期研究和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成功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生产的问题,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日上海网官网www.dongfangdushi.com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都市报道 新闻晨报 综合新闻 今日上海网官方 上海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