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网(dongfangdushi.com)今日上海新闻报道
公共场所的救助行为,包括紧急现场救护和使用急救设备,都受到了法律的保护。这种保护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鼓励个人参与急救,法律规定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同时,公共场所应按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并明确施救者的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
1. 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在医疗急救人员到达前,鼓励具备急救能力的个人对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这种行为受法律保护。这有助于消除公众在急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急救行动中。
2. 公共场所急救设备设施的法律要求: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这些设备设施包括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它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为急救提供重要的支持。法律规定,政务服务大厅、机场、火车站、客运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高速公路服务区、风景旅游区、学校、体育场馆、养老服务机构、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和单位应当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并明确了未按规定配置的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
3. 法律责任的豁免: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实施急救行为造成了受助人损害,救助人也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这种规定旨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急救行动中,而不必过于担心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
1. 公共场所急救的成功案例:在北京东单体育馆内,一名男子在打篮球时突然心脏骤停倒地。幸亏北京协和医院的6名医生也在同一场馆运动,立即对倒地男子进行心肺复苏,并用体育馆配备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对男子进行急救。该男子最终脱险。
2. 法律责任豁免的实际案例:在庆阳市发生的女孩自杀事件中,现场的一些人因为起哄拍摄视频妨碍救援而被行政拘留。这表明,在类似的情况下,那些积极参与救援行动的人将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公共场所的救助行为的法律保护,不仅能够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急救,提高急救成功率,还能够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和提升。此外,这种法律保护也有助于推动急救领域善良风俗的重建进程。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今日上海网官网www.dongfangdushi.com讯 更多资讯....
标签:都市报道 新闻晨报 综合新闻 今日上海网官方 上海新闻频道
本文由作者笔名:风从东方来 于 2024-04-27 16:54:12发表在今日上海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网不做任何承诺或者示意。【新闻采访/投稿/侵权投诉(共工新闻社.上海监督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今日上海网本文链接: http://www.dongfangdushi.com/shanghai/621.html
上一篇
警方如何快速调查此类事件
下一篇
如何在扶老人时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