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网(dongfangdushi.com)今日上海新闻报道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袁隆平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包括1973年实现的三系配套,1974年获得的强优势杂交组合,以及1975年建立的较完整的制种技术。这些技术随后在1976年开始的大面积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曾在1984年达到82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些杂交水稻品种不仅在产量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左右,还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较高的生理机能、较强的抗性和较广的话应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达到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在过去的十年里,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了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也在国外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得到了推广。例如,在越南,2004年的杂交稻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平均亩产420公斤,比常规品种增产40%以上。这使得越南一跃成为仅次泰国的第二大米出口国。
在印度,2004年的杂交稻面积达840万亩,平均亩产370公斤,而全国水稻的平均产量(含杂交稻)仅为200公斤。印度使用的杂交稻品种是自己选育的,但方法和技术全是学中国的。
此外,菲律宾、美国等地也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菲律宾2004年的杂交稻面积达300万亩,其中三分之二是中心培育的品种,叫西林8号,平均亩产470公斤,而该国灌溉稻的平均亩产为300公斤。在美国,2004年的杂交稻面积为80万亩,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比当地良种增产20%以上。
云南省把杂交稻旱种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从品种选择、栽培模式、间套轮作等方面强化技术集成,提高种植效益。云南农业大学是云南最早开展水稻杂交育种和杂交稻育种的单位,历经50余年发展,已育成60多个优质、高产、抗逆的水稻新品种,推广应用覆盖了从低热河谷到高寒山区的不同生态稻区。
综上所述,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杂交水稻技术已经成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今日上海网官网www.dongfangdushi.com讯 更多资讯....
标签:都市报道 新闻晨报 综合新闻 今日上海网官方 上海新闻频道
本文由作者笔名:风从东方来 于 2024-05-21 23:16:53发表在今日上海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网不做任何承诺或者示意。【新闻采访/投稿/侵权投诉(共工新闻社.上海监督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今日上海网本文链接: http://www.dongfangdushi.com/shanghai/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