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网(dongfangdushi.com)今日上海新闻报道
全国哀悼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惯例,虽然尚未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但是在设立全国哀悼日的过程中,法律规范活动内容和法律化制度化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据搜索结果,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对公民的祭奠权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网络悼念活动中,更需要明确而具体的法律规范,以确保活动的严肃性和合法性。
在网络悼念活动中,有一些网民因为网络游戏、直播服务暂停而发布不当言论,这种行为伤害了群众感情,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此,江苏公安网安部门已经对这些网民进行了依法处理。这表明,在网络悼念活动中,网民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有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
网络悼念服务通常由一些营利或非营利的纪念网站或纪念平台向公众提供,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行祭奠活动。然而,一些网络平台因为缺乏有效审核和保护个人隐私,导致了不少网络祭祀乱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与民法典的规定,网络平台不能以“仅提供平台服务”为挡箭牌,还应尽到审查和监管义务。
在网络悼念活动中,如果发生侵犯他人人格权益的情况,无论是实际的“祭奠人”还是网络平台,都有法律责任进行赔偿。例如,在一起网络祭祀的案例中,由于网络平台没有对被祭祀者的关键性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导致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对他人人格权益造成了侵害。因此,网络平台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中国文化中,对死者表示悼念、敬意是一种富有深厚归属意义的情感活动,在法律中,这种活动被称为祭奠。网络悼念活动虽然改变了祭奠的形式,但只要虔诚祭奠的心态不变,不必计较祭扫的方式。网络悼念活动不仅是国家政策和环保的需要,更是市场需求和社乡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网络悼念活动在法律上的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明确而具体的法律规范来指导活动的内容和程序;二是网民在活动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三是网络平台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四是网络悼念活动的文化背景为法律规定的实施提供了文化基础。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今日上海网官网www.dongfangdushi.com讯 更多资讯....
标签:都市报道 新闻晨报 综合新闻 今日上海网官方 上海新闻频道
本文由作者笔名:风从东方来 于 2024-05-05 04:58:53发表在今日上海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网不做任何承诺或者示意。
今日上海网本文链接: http://www.dongfangdushi.com/shanghai/1955.html